沈從文物質文化研究中有一篇〈說熊經〉。他以1964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西漢金銀錯管狀車器上的六個『熊經』圖形來說明人類對於動物的模仿。這裡舉兩個動作,如第一個有如熊攀樹剛剛起步,前肢如抱樹幹,後肢一足在地,一足抬起;第二個則後肢作弓箭步,前肢一伸向前,掌心向外,掌尖向上,一在身後,曲肘向上。這與今日各種武術的一個常見動作十分相似,可以想見圖形表現活潑生動的地方。
據歷史文獻記載,漢代一直延綿不衰,不只展現「攀樹而引氣」一種姿勢,沈從文認為它可能已經完成了包括各種姿態在內的套路。這種套路,無疑是一種藝術運動、一種健身方法。它吸收了『熊經』術的成果而發揚光大。
「動的神氣」是一種藝術運動。藝術運動,往往是在作品出現後又借助理論延續下去的,所以理論並非是先行的。
漢代文物中常見熊的這一類似形象,「熊經」圖像最早見於《莊子》。《莊子‧刻意》中說到: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郭慶藩在《莊子集釋》中引司馬彪注云:「若熊之攀樹而引氣也。」而成玄英的注也云:「如熊攀樹而自懸。」這樣看來,熊攀樹的行為能引導「氣」的形成,那今日氣功、武術的健身方式乃是模仿熊的動作而創造的。
西漢以來,有關衛生保健的方法曾有過不少論著,保存下來的卻不多,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共有四大類:「神仙」、「房中」、「醫葯」和「導引」。這裡只談「醫葯」和「導引」這兩種消極和積極的預防方式。「醫葯」對大多數人有用,缺點是名醫方人所罕知,用的藥往往少數有錢人能買得起,但沒有錢的人仍未見得能照方抓藥,即便照方抓藥,仍是消極治病,不是事先預防。至於「導引」是很積極的預防方法,而且「導引術」人人可以自學,「熊經」、「鳥申」之類形體運動更是容易,就像小孩學體操一樣。
莊子運「氣」,肯定為其充滿了一種生命活躍自由大膽的創造情感而感動。試想像這類導引方法,處處在衝破古代以來造形藝術舊傳統的束縛,從其中解放出來,形成一種新的發展。 在《莊子》的時代,大約健身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導」,即「導氣令和」,《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前者就是流轉周身的氣的運轉,人以意念使「氣」周行全身經絡,以達到「吐故納新」,強身健體的效果,並根據自己內部器官的具體情況,採取吹、呴、呼、吸各種不同的運氣方式。另一類提「引」,即「引體令柔」,包括「熊經」、「鳥申」等各種形體鍛鍊在內的養生方法,可延伸如「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等動作,大約這種方法最初是古人受動物運動啟發而創造的,所以多以動物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