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通告:  2024-25學年辦公時間:星期一、二、四、五,晚上六時至九時三十分;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
孔聖堂

孔聖堂的建立

孔聖堂是一所以推廣儒家思想為目的的機構,而孔聖講堂是一座禮堂。民國初年,國家內亂,外侮日甚。新學潮席卷中原,政局動盪,繼而軍閥割據,中原大戰等相繼發生。香港是英國政府殖民地,成為國內外舊學宿儒,新學西潮的聚集發展場地。寓居香港學者名人,不少以延續儒家道統為己任,如劉鑄伯所創孔聖會、馮其焯的中華聖教總會、陳煥章的孔教學院等,與各地孔教組織互為呼應,期以儒學重振中國人心。

孔聖堂之興建,首先在民國十七年(1928),由曾富先生建議成立孔聖講堂,以推行儒家思想為重心。曾富先生,又名曾兆榮,曾主「曾富洋煤公司」及「成昌雜貨舖」。一九二四年建立「曾富別墅」,推廣道教、佛教文化,內附「曾富家塾」,開辦貧民義學,教授儒家經典。一九二八年,由簡孔昭先生捐贈十二萬多方呎銅鑼灣加路連山土地興建堂址,簡孔昭先祖是清末創辦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簡銘石。

孔聖堂位於加路連山道,依山建築為宮殿式,有大禮堂花園及運動場,可容納千人。簡孔昭先生捐地後,曾富、葉蘭泉、雷蔭蓀、盧湘父、馮其焯、區廉泉、鄧肇堅、劉星昶、譚紹康、周埈年、羅文錦、顏成坤、何東等募捐,擬集款二十萬元,擴展堂務,由周壽臣負責成立籌備委員會及統籌運用建築費,初只籌得經費半數,大殿兩廡無力建築。

一九二八年,曾富與簡孔昭發起召集同志達百餘人,五月二十一日在上環東街口杏花酒樓聚會,即席推曾富、尤列、何東、劉毓芸、曹善允、李亦梅、陳公壽、黃季熙、李景康等十一位籌備員籌建孔聖堂,而過百名的總務值理中包括陳煥章、朱汝珍、賴際熙、區大典、溫肅等名儒在內,並由尤列起草宣言。尤列,與孫中山、陳少白、楊鶴齡被清廷目為「四大寇」,四人經常在香港中環歌賦街二十四號的楊鶴齡祖產商店楊耀記處會面,並議論中國時政,大談反清逐滿,倡言革命,鼓吹共和。尤列創立「中和堂」,即後來的「中國中和黨」,他曾與孫中山手訂國號「中華民國」。玆錄宣言部份內容,以記當時建堂的目的,〈為籌建香港孔聖講堂宣言〉:

昔者孔子適衛,而嘆其富庶。冉有請益,則曰教之。是我聖人欲使斯世斯民無不得所之深衷,隨遇而施,概不以地域而限也。教之之謂何?曰敻乎倫理之學,教之而使其皆至於善也。…芸芸之眾,聚此樂都,耳濡目染之餘,昧者不察,以為日遷善而不自知者矣。豈知體究實情,適得其反比例。近年以來,同僑之中,子逆其親,妻薄其夫,兄弟鬩牆,主賓涉訟,朋友搆怨,甚至少年男女,不知平等之在法律,誤自由以為口實,而蕩檢踰閑者,均數數見,無可諱言者也。[1]

建立孔聖講堂,主要是針對當時社會的形勢,依內文所示,當時香港的情況相對國內應是較為穩定,而且華洋雜處,西方之平等自由思想影響當代青年。故有「對我同胞敬告一言」的說話:

我旅港華僑同胞,當共急起直追,合群力以振興孔教。即以書冊具存之道,講其有教無類之方。蓋父兄之教不先,斯子弟之率弗謹,寡廉鮮恥,而風俗不長厚也。[2]

扶大雅以重斯文,表同情而匡盛舉,功同不朽。……物阜民康,化行俗美,行見海濱鄒魯,遠紹述聖人治世之深心,而羈旅絃歌,復助響於祖國維新之雅奏,實同僑永久之一大幸福。[3]

又言:

講堂當日的設立,不獨是在香港發展儒家思想的重地,其遠大理想是由香港及於內地;由香港而伸展至其他國家的華人。當時,就孔子思想推展,分為兩組思維,一是以宗教形式推展,可堅固人心,成為信仰,可視之為孔教派;一是主張推展教義,不視之為宗教,以正人心,厚風俗為目的,可視之為義理派。從人物的生平來判斷,陳煥章、朱汝珍、盧湘父當為宗教派,上列三人,皆清末科第出身,陳、朱二氏,更是進士出身,地位高崇。陳煥章在民國初年,曾與嚴復、梁啟超上書請定孔教為國教,最後不果,但可知其立教之心。

孔聖堂成立之初,各方人士為之奔走籌募經費,學者與富商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儒家思想。故當時商紳、名流及學者,如香港首富何東先生、香港大老周壽臣、前清榜眼朱汝珍、革命先鋒尤列等,都分別加入孔聖堂、孔教學院及孔聖會[4]成為會員。

一九二九年,孔聖堂召開同人大會,當席推舉周壽臣、羅旭和、曹善允、周埈年四位為孔聖堂主席團,葉蘭泉為司理,值理數百名,前後約收捐款八萬餘元。

孔聖講堂樓高達三層,內有樓高兩層之大禮堂,設有藏書樓。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二月十日正式開幕,當日華民政務司史美 (Norman Lockhart Smith)親臨主禮,開幕辭說:「余知此堂將交由信托人辦理,此信托人須曾在議局或慈善機關為各界服務者,方能當選。余贊美創辦人之賢明、果斷、深信將來所獲成績,必能完滿與公平。」說明了孔聖講堂會以公平的心態對待各團體的借用。這亦驗證於後來,三十年代,香港尚未有大會堂出現,孔聖堂就成為本港大型活動及演講中心。孔聖堂本學術自由,容納不同文化,以強國利民為目的,容許不同學術思想學者、文人及不同政見之士在講堂演講。最著名的包括舉辦紀念反對讀經及認為禮教吃人的「魯迅先生六十誕辰紀念會」(1941年),當日由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許地山先生致開會辭,說明魯迅六十誕辰的意義,並邀請名作家蕭紅報告魯迅的傳略,台上背景是掛上大型魯迅側面像。晚上舉辦紀念晚會,李景波演出的《阿Q正傳》及馮亦代導演的《民族魂魯迅》,出席人數擠滿整個講堂。

還有是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一日的國民公約宣誓典禮,出席代表學生約一千二百餘人,會上誓言全民抗日,堅持到底。其次,更接受歌頌新文學學者的講座,包括郭沫若、茅盾等學者文人。最為人稱道的是一九四八年孔聖堂內舉辦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郭沬若就是在此時進行演講。一九五零年,「港九工會聯合會第三屆代表大會」於四月八及九日在講堂舉行,背景掛上領導人的大型照片。可見孔聖堂內不獨舉辦研讀傳統四書的研習班及講座,也舉辦有關新文學的活動,達致傳播新舊文化的目的。

講堂亦對外開放,在二次大戰前為本港唯一開放的公眾會堂,充分反映講堂新舊學術並行而不相悖的開放精神。日治時期,講堂被徵用,活動停止;戰後,恢復各項活動,並開始籌建學校。


[1] 《尤列傳》,尤氏家族編印,頁248。

[2] 同上註,頁248-249。

[3] 同上註,頁251。

[4]區志堅:〈闡揚聖道,息邪距詖:香港尊孔活動初探(1909~今) 〉,國際儒學大會網頁:「其實早於1909年已有學者在香港倡導設立弘揚孔學的機構,這就是香港孔聖會。孔聖會創辦自晚清宣統元年(1909-10),倡辦者為華商劉鑄伯、楊碧池、李葆葵、李樂余、黎晴軒等,平日每星期均在灣仔官立書院,研究孔學,宣講四書,互相討論,並辦《祖國文明報》,及派員往輪船宣講,華商劉鑄伯更邀請李樂余、楊碧池等創設“孔聖會”,孔聖學會改名為“孔聖會”,會址設中區荷李活道一二四號,…及後,華商李葆葵、李亦梅、陳監波、李幼泉、陳蘭芳、劉毓芸、張瀾洲、楊永康、何理甫、盧國棉等相繼為正副會長,楊會長及陳蘭芳,曾先後捐鉅款,發展及推動會務,並立宗旨為宣傳聖道,救濟人群,會中設辦學,借閱圖書,定期籌辦中樂及西樂的演奏、乒乓,也有舉辦桌球、技擊、救傷等體育活動及公益活動,和舉值理,分任各項活動的主持,也曾出版《旬刊》及《會報》,又在中環文武廟及西營盤,辦巡迴演講,藉以正人心而厚風俗,更為中環及大坑為年幼學童籌辦義學,收容貧寒子弟,在晚清時,多辦至三十余所孔學講習所,由早期孔聖會舉辦的活動所見,其宣教方式既傳承宋明以來的私人講習所,在舉辦的活動上也有如桌球等西式玩意,這既具有香港文藝活動所見“一個新舊過度的混亂”,也有“中西文化交流之新運”的特色,故時人賴連三也認為:“孔教方面,以孔聖會名者,有中學,並孔聖各義學等”,足見其時晚清香江一地以孔聖會弘揚孔教為盛。」〈http://international.confuciusglobal.com/〉(瀏覽日期:2016年8月12日)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一覽
樹林中的一條橋

儒、道思想與生活(上)

  30/09/2024
儒、道兩家思想,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我們經常說振興中國文化,但中國文化在那裡?中國文化就是生活。
像水墨畫的山景

「牟宗三紀念室」數字文獻的構建

  28/08/2024
要了解過去,才能理解現在,要理解現在,才能預測未來,這才算有生命,才可能具備歷史的精神和價值。⋯⋯
Top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