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通告:  2024-25學年辦公時間:星期一、二、四、五,晚上六時至九時三十分;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陳夢家與大學博物館藝術教育(上)

學者普遍認為在大學設立考古系和藝術系,是創辦大學博物館的第一步,是開展博物館藝術教育的基礎。而討論博物館設置藝術教學面臨的機遇與問題,主要是對於展品選擇的兩點標準:藝術性和歷史意義。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學博物館和美國大學的博物館比較,對於藝術史的教育有過之而無不及。透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歷來展覽,我們尚且知道文字說明和多媒體技術功能,如何輔助訪客從藝術、文化和歷史角度,了解博物館經營和展覽品保存相輔相成。讓人了解博物館的工作理念、建館歷史、收藏發展,以及與藝術史系的研究和教學的密切關係。

顯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陳列方法及研究方針和教育意義,可資借鏡之處不少。尤其是現代文物收藏家的協助,他們積極為國內各大學文物陳列室蒐集藝術展品,更從海外徵集回歸一些珍貴文物,提供給大學考古藝術系作為教學的用途。透過中西交流的差異碰撞,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間存在著文化的衝突,物質文化潮流帶來的衝擊,都頗為深刻的展現在融會之中,造成的具有中華特色的藝術臻品。

或許,我們可藉由上世紀四十年代到美國訪學,曾參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古文字學家陳夢家的經歷,了解到他是怎樣在兵荒馬亂的時勢之下,到處蒐集攝取流竄到美國各地的銅器照片紀錄,編寫了一本《美國所藏中國銅器集錄》,為大學考古系藝術教學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陳夢家是在1944年秋到1947年秋,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和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金岳霖介紹,得到羅氐基金會與哈佛大學經濟上的資助,得以遊歷並觀摩加拿大、英、法、荷和瑞典的博物館。他特別注意於各博物館、大學、私人收藏的中國銅器。從最初落腳美國芝加哥大學,在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古文字學開始,陳夢家一方面在芝加哥大學訪學,一方面遍訪美國青銅器藏家、博物館等達三年。

 1944 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陳夢家夫婦抵達美國,從芝加哥致函當時在華盛頓的美國哈佛大學遠東語言系系主任顧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信中說道:

「我的休假時期為1945-1946年,所以我可能在美國呆更長的時間。

在過去的七年裡,我寫了一些關於銅器、《尚書》和古代年表的著作。

它們幾乎未出版,但我帶來了這些手稿,希望我們見面時您能看到。

我在此的計劃是繼續我的研究並有機會參觀保存在美國的銅器和甲骨。您是否可以介紹一些收藏家和博物館館長,以便我電話聯繫他們?」

顧立雅推薦陳夢家聯繫芝加哥美術館、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陳列館、華盛頓特區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美術博物館等。

陳夢家紐約博物文化之行,建立了重要的人脈關係。1944年12月,他參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結識了博物館遠東藝術館館長普利斯特(Alan Priest)。普利斯特曾於1945年,舉辦一個極華麗的「紫禁城服飾展」,展出的服飾出自乾隆皇帝一位皇太子的墓葬和隨其入葬的所有妻妾。展覽以最具舞台效果的方式把一個展廳佈置成陵墓。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所以給陳夢家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在博物館裡,除了有不少來自中國的藝術品之外。他在商人盧芹齋的提議之下,經由美國中國藝術學會贊助,於1945年11月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全美中國藝術學會第六次年會中,發表題為《中國青銅器的形制》(The Style of Chinese Bronzes)的重要演講,內容對250多件銅器進行詳細的類型學分析,集中討論發展譜系與年代。(待續)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一覽
電腦模擬的2個人臉

人工智能時代來了(上)

  16/03/2025
有專家指,ChatGPT的對話能力,已經超越 90% 的人類。人工智能最強大之處,是具有自我學習能力⋯⋯,人與 […]
馬的特寫

讀《閱微草堂筆記》札記

  16/03/2025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曉嵐的著作。他發配至烏魯木齊三年間,紀錄了不少讓人嘖嘖稱奇的人和事,包括由市集商人布施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陳夢家與大學博物館藝術教育(下)

  28/02/2025
陳夢家一方面遍訪美國各處藏有銅器的城市,一方面和妻子趙蘿蕤享受美國社會所能提供的和個人文化教養有關的一切活動. […]
塘中游魚

游嶺南之風小記

  15/02/2025
“嶺南之風”的眾多門聯之一,位於北門進門左拐月池前月門的兩旁。我們從東門進園,來到月池,曬曬太陽,看看游魚、綠 […]
Top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