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通告:  2024-25學年辦公時間:星期一、二、四、五,晚上六時至九時三十分;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
石上畫笑容

談余光中「幽默」的境界(上)

余光中寫於1972年的散文〈幽默的境界〉,收入於《聽聽那冷雨》散文集。余氏在文中不僅主張談話寫作時常常“靈光一閃”、“繡口一開”幽他人一默,且特別以「幽默」達到的境界,闡明自己獨具特色的幽默理論。就幽默這方面而言,余光中完全可以說是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的典範。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辮子》文章的第三部份,提出最重要的,也是最具積極意義的見解。他明確指出,經過現代化洗禮的散文,應當兼具「彈性」、「密度」與「質料」。我們可從他的這篇散文作品,分析他的散文理論如何有效的運用在文章中。

一、彈性

所謂彈性,是指這新散文對於各種語氣能夠兼容並包融和無間的高度及適應能力。「彈性」是以「現代人的口語為節奏的基礎」,在情境所需時,不妨用一些歐化或文言文的句子,以及適時而出的方言或俚語。如文章中的第一段:

「據說秦始皇有一次想把他的苑囿擴大大得東到函谷關西到今天的鳳翔和寶雞。宮中的弄臣優旃說“妙極了!多放些動物在裡面吧。要是敵人從東邊打過來只要教麋鹿用角去抵抗就夠了。”」

這裡以古代人的角色而滲入現代人的身份語氣,使優旃富有幽默感的說法,以委婉暗示了荒謬的後果,令被享樂欲望沖昏了頭腦的秦始皇幡然醒悟,就把這個計畫擱了下來。余氏在此處是在古代的情境而注入現代人的幽默思維,說明古今緊湊的有機組織和伸縮自如的節奏。

第五段「換了第一等人面對第三等人,一定形成冷場,且令說者懊悔自己“枉拋珍珠付群豬”。不然便是第二等人面對第一等人而竟想語娛四座,結果因為自己的“幽默境界”久高,只贏得幾張生硬的笑容。」

余光中認為具幽默感的人有三種等級: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賦,能在荒謬裡覷見幽默;第二等雖不能創造幽默,卻多少能領略別人的幽默;第三等連領略也無能力。他在這一段中說第一等人向第三等人展示幽默感的話,只會像給豬珍珠一樣,對豬而言毫無意義。而第二等人休想向第一等人顯露幽默才華,因為自己“幽默境界”欠高明,只會顏面盡失。隨手拈來的“枉拋珍珠付群豬”諺語,令文章生動許多。

第七段的「“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和幽默是絕緣的。」適當加入的文言句子,使文句錯落有致。

穿插典故也是余氏慣用的手法:

文中第六段「丈夫幾十年來翻來覆去說的,總是那幾則笑話,包括“李鴻章吐痰韓複渠訓話”等等,可是太太每次聽了,都像初聽時那樣好笑,令丈夫的發表欲得到允充分的滿足。夫妻兩人都顯然都很健忘,也很快樂。」

這裡用了晚清大臣李鴻章在美國參觀華盛頃國立圖書館時在大門前吐痰和國共內戰時的韓複渠在齊魯大學校慶的演講來說明幽默最忌公式化的笑話,機智而鮮活。

在第七段中的行文,同樣也做到這個效果:     

「甯曳尾於塗中,不留骨於堂上;非梧桐之不止,豈腐鼠之必爭?莊子的幽默是最清遠最高潔的一種境界,和一般弄臣笑匠不能並提。」

余光中認為幽默並不像藝術,具有宣傳藝術家的作用。而幽默藝術中最清遠最高潔的境界,唯有莊子才能達到,而他真正做到即幽默人亦幽默自己。在上述引文中莊子釋然以龜和鵷雛自嘲,這種自備的荒謬,顯然是余光中所說具幽默感的第一等人。

(待續)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一覽
芙蓉

九夏芙蓉──小道文學中的大學問

  15/04/2025
對聯,從來就被視為小道文學,難登大雅之堂;可是,精心製作的長聯,創作難度,絕不下於四六文,雲南大觀樓的長聯,就 […]
汽球上的哭笑臉

談余光中「幽默」的境界(下)

  15/04/2025
「幽默實在是荒謬的解藥」,余光中說「妄人往往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成全別人的幽默。」
山邊江河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試帖詩的極品

  28/02/2025
試帖詩,是科舉考試用的詩歌體裁。考試時寫的詩歌,受題目、時間所限,一般都不會是好作品,但這一首,卻是例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陳夢家與大學博物館藝術教育(下)

  28/02/2025
陳夢家一方面遍訪美國各處藏有銅器的城市,一方面和妻子趙蘿蕤享受美國社會所能提供的和個人文化教養有關的一切活動. […]
Top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