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通告:  2024-25學年辦公時間:星期一、二、四、五,晚上六時至九時三十分;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
燭光

日入而不息──漢代夜作紡織(下)

蜀郡太守廉范「嚴蓄水」為夜作開綠燈

《後漢書》載:「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1]《東觀漢記》記曰:「廉范為蜀郡守,令民不禁火,百姓皆喜,家得其願,時生子皆以廉為名者千。」[2]百姓對他贊不絕口,使蜀民安心夜作。

東漢蜀郡太守廉范提出「毀削先令」之舉措。「夜作」能得以名正言順,其之前夜作是被地方政府嚴禁。廉范登場下令「嚴蓄水」,使防火工作得到絕對保證。百姓不用偷偷摸摸「夜作」,加上強制性「嚴蓄水」,防火意識因而大大提高,這對防火有著正面積極作用。當然,這並不表示如果沒有廉范這郡太守,東漢成都的紡織業便裹足不前。相反,據史料載,即使沒有廉范放令「夜作」,成都百姓仍會繼續犯令「夜作」,因為「夜作」現象已成當地社會不可易轉的趨向。

另一角度看,東漢郡太守廉范亦受到許多外在政治環境因素所制約。按他的能力範圍,所能做的就只有「放夜作」和「嚴蓄水」。成都「邑宇逼側」的客觀環境,廉范不能改變。成都大量百姓「夜作」趨勢,也是無法阻止。而百姓夜作,便增加火災機會,火災又會造成人命及財物損失。[3]一味嚴禁不是好方法,廉范要解決的問題是,既讓百姓「夜作」,又能防止火災出現。最後,廉范對法制因時制宜,在能力所及範圍,他都做盡,而他「放民夜作」動機出於地方官愛民的表現,結果促進成都紡織業的發展。至於廉范其人事跡,非單止在《後漢書》和《東觀漢記》有所記載,即使數個世紀後的宋朝,史學大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及幾部著名類書它們包括《太平御覽》、《北堂書鈔》、《藝文類聚》等等,都把其有關其事跡收錄下來,可見關於廉范此段材料的歷史價值。


[1] 《後漢書》卷31《廉範列傳》,中華書局版,第1101-1104頁。又侯康曰:華陽國志作:來時我單衣,去時重五袴,見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卷31《廉範列傳》,第394頁。  「昔無襦,今五袴」,此二句《姚本》、《聚珍本》同,《事類賦》卷八引亦同。徐氏明抄本《書鈔》卷三九引作:「生平無一襦,今有五袴」。蔣光焴藏清抄本《書鈔》卷三九引作「生平生無衣襦,今有五袴」。《御覽》卷四六引作「平生無襦,今五袴」。范曄《後漢書》〈廉范傳〉同,書鈔卷一二九引亦與《御覽》同,僅「五」字誤作「乃」。御覽卷八六八引作「昔日無襦,今五袴」。此條《書鈔》卷三五、《類聚》卷一九、《御覽》卷六九五亦引,文字節刪較多。見吳樹平 《東觀漢記校注》卷十四〈廉范傳〉注〈六〉及注〈七〉,中州古籍出版社,第577-578頁。

[2] 吳樹平《東觀漢記校注》卷十四〈廉范傳〉,中州古籍出版社,第576頁.

[3] 「成都邑宇逼側」,此句至「百姓為便」各句姚本、聚珍本全同,《類聚》卷八十引「成都地迫屋狹,百姓夜作,以供衣食。又禁火,民復弊之,失火者日屬。范放令夜作,但使儲水,百姓皆悅。」《御覽》卷八六八引與《類聚》大體相同。見吳樹平 《東觀漢記校注》卷十四〈廉范傳〉注〈六〉,中州古籍出版社,第577頁。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一覽
紡織中的布

日入而不息──漢代夜作紡織(上)

  28/02/2025
漢代從事紡織生產的風氣很熾熱。「夜作」普遍,因為日間是農忙時段,到了晚上,較多的生產力從正業耕稼工作中釋放出來 […]
孔聖堂

孔聖堂的建立

  16/09/2024
講堂當日的設立,不獨是在香港發展儒家思想的重地,其遠大理想是由香港及於內地;由香港而伸展至其他國家的華人。當時 […]
像水墨畫的山景

「牟宗三紀念室」數字文獻的構建

  28/08/2024
要了解過去,才能理解現在,要理解現在,才能預測未來,這才算有生命,才可能具備歷史的精神和價值。⋯⋯
Top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