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五言絕句,應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小學生也琅琅上口;不過,看似簡單的四句,就是大學生也未必能解得正確的!
李白看月的地點在室內還是室外?這是先要弄清楚的。若他在室內,只要「抬頭」便可望到窗外的月;「舉頭」,是仰望,是直往上望,那他只能看到屋頂!此外,李白說月照牀前,地上泛起銀白的光芒;古人屋內一般鋪上毛毯,月光照射在上面,是不會出現這景象的!這麼簡單的一首詩,導致今人誤解的,全因一個「牀」字!
牀,現在一般的用法,最常見的是睡牀;但也可指底部,如「河牀」;或指形狀似牀的工具設施,例如「機牀」、「裁牀」。可是,牀字在古代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用法,就是指井邊的圍欄!
《晉書》收錄的樂府詩有「後園鑿井銀作牀」之句,李商隱的《富平侯》詩,也說「卻惜銀牀在井頭」,這兩處說的牀,都指井欄。李白另一首很有名的詩歌《長干行》,有「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的句子,這就是成語「青梅竹馬」的來源了。李白說小女孩在門外摘花、遊戲(折花門前劇),小男孩跨在竹上裝作騎馬,逗她一起玩;既然她在門前遊戲,他繞著走的「牀」,就只能是井欄了。
古代一般百姓掘地為井,不會在井口砌磚疊石;基於安全考慮,加上圍欄,便可防止有人不慎蹈進井中;井旁若是沙地或泥地,水弄到地上,踩上去便弄污鞋襪,所以一般都會鋪上平滑的石板,那是基於日常生活方便的考慮。了解這些情況,這首詩便很好理解了。
詩題為《靜夜思》,在那個幽靜的晚上,李白作客異地,思鄉情切,夜不成寐,想要排遣愁悶,所以到屋外散步;在那個明月夜,月光照在井旁的石地上,反射出一片銀白,此時此景,儼如他故鄉下雪時的景象,所以,他的鄉愁便一發不可收拾了。他本意到外面散步,排解鄉愁,但見到眼前光景,排解不成,反而加深了感觸,這就是本詩的妙處了。
詩歌文字濃縮,才易於記誦,若讀者錯過、誤解了一個字,就未必能體會作者的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