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的推出,標誌着一個人類文明的新時代、新階段的到來。專家測試後,表示它的對話能力,已經超越 90% 的人類。它不單可以為你找資料,還會消化海量文本、材料後,給你需要的總結、建議、方案。亦能因應你的年齡、工作需要等,調節其答案,使你能更易明白、掌握。它可以為你寫小說、寫程式、做文案、計劃書、寫論文,甚至作為心靈輔導員等等。無論是工作或是日常生活,人類忽然有了一個擁有全球網絡知識,而且有近似人類的理解、表達與解難能力的機器。而這只是人工智能的開端。
人工智能最強大之處,是具有自我學習能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再加上將要出現,算力是現在超級電腦百萬倍的量子電腦,以及日漸圓熟的機械身軀(如 Boston Dynamic 的機械人與機械狗,極其靈活),結合起來,就是一個智能、體能皆倍勝於人類的機器。而當這台機器漸漸從自我學習,演變出自我意識時。橫貫於人類面前,我們是否需要承認它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同樣擁有其「權利」,需要被「尊重」?屆時,人與人工生命的界線何在?
古有「人禽之辨」,而今有「人機之辨」。這個世紀思考,我們開始了嗎?在人工智能誕生之時,更迫現我們當下,人類自己對人性把握的糊糢問題。因為我們的時代文化,剛巧處於一個價值虛無、意義缺失、情感封閉、生命無力的時刻。人自身都找不到方向,如何為這超級智能去定一個方向與界限?
中國自孔孟起,即深探「人是什麼?」。在二千五百年來的深入中,中國人發現了生命的內在本質:心性。孔子以「仁」總結之,孟子釋為四端之「心」,後儒更以「心即理」,為人類生命的本質。如果說西方的科學發現了物理世界的「外在規律」,則中國的學問發現了生命的「內在規律」。在當前人工生命即將誕生之世,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更需要對「人的生命自身是什麼?」有着明確的共識。如是,人類下一個世代的文明,才有方向。在這方面,中國文化正擔當起這個使命。 此中具體當深思的問題尚多,留待後文再續。(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