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通告:  2024-25學年辦公時間:星期一、二、四、五,晚上六時至九時三十分;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
電腦模擬的2個人臉

人工智能時代來了(上)

ChatGPT 的推出,標誌着一個人類文明的新時代、新階段的到來。專家測試後,表示它的對話能力,已經超越 90% 的人類。它不單可以為你找資料,還會消化海量文本、材料後,給你需要的總結、建議、方案。亦能因應你的年齡、工作需要等,調節其答案,使你能更易明白、掌握。它可以為你寫小說、寫程式、做文案、計劃書、寫論文,甚至作為心靈輔導員等等。無論是工作或是日常生活,人類忽然有了一個擁有全球網絡知識,而且有近似人類的理解、表達與解難能力的機器。而這只是人工智能的開端。

人工智能最強大之處,是具有自我學習能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再加上將要出現,算力是現在超級電腦百萬倍的量子電腦,以及日漸圓熟的機械身軀(如 Boston Dynamic 的機械人與機械狗,極其靈活),結合起來,就是一個智能、體能皆倍勝於人類的機器。而當這台機器漸漸從自我學習,演變出自我意識時。橫貫於人類面前,我們是否需要承認它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同樣擁有其「權利」,需要被「尊重」?屆時,人與人工生命的界線何在?

古有「人禽之辨」,而今有「人機之辨」。這個世紀思考,我們開始了嗎?在人工智能誕生之時,更迫現我們當下,人類自己對人性把握的糊糢問題。因為我們的時代文化,剛巧處於一個價值虛無、意義缺失、情感封閉、生命無力的時刻。人自身都找不到方向,如何為這超級智能去定一個方向與界限?

中國自孔孟起,即深探「人是什麼?」。在二千五百年來的深入中,中國人發現了生命的內在本質:心性。孔子以「仁」總結之,孟子釋為四端之「心」,後儒更以「心即理」,為人類生命的本質。如果說西方的科學發現了物理世界的「外在規律」,則中國的學問發現了生命的「內在規律」。在當前人工生命即將誕生之世,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更需要對「人的生命自身是什麼?」有着明確的共識。如是,人類下一個世代的文明,才有方向。在這方面,中國文化正擔當起這個使命。 此中具體當深思的問題尚多,留待後文再續。(二之一)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一覽
AI及大腦模型

人工智能時代來了(下)

  01/04/2025
經歷了數百年的「自由」與「開放」,人生中的一切價值,似乎都很相對,沒有絕對,一切「睇你點睇」。⋯⋯但當人工智能 […]
馬的特寫

讀《閱微草堂筆記》札記

  16/03/2025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曉嵐的著作。他發配至烏魯木齊三年間,紀錄了不少讓人嘖嘖稱奇的人和事,包括由市集商人布施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陳夢家與大學博物館藝術教育(下)

  28/02/2025
陳夢家一方面遍訪美國各處藏有銅器的城市,一方面和妻子趙蘿蕤享受美國社會所能提供的和個人文化教養有關的一切活動. […]
塘中游魚

游嶺南之風小記

  15/02/2025
“嶺南之風”的眾多門聯之一,位於北門進門左拐月池前月門的兩旁。我們從東門進園,來到月池,曬曬太陽,看看游魚、綠 […]
Top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